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門頭溝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深度融入綠色北京戰略和美麗北京建設大局,樹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鮮明導向,實施生態立區發展戰略,持續筑牢首都西部生態屏障,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北京標桿。
深刻感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堅定履行生態涵養區使命職責
門頭溝區牢記“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始終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不斷提升黨員干部群眾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轉型的自覺,全力打造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協同共進的“綠水青山門頭溝”。
在感悟“生態興則文明興”中樹牢歷史思維,把守好綠水青山作為頭等大事。2018年5月18—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以宏大的歷史視野,作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重要論斷。門頭溝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持以大歷史觀認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地位,以更高站位認識首都生態涵養區的職責使命,深刻認識歷史上因生態環境變化而導致文明興衰演替的教訓,深刻汲取本區因歷史上資源型產業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的現實教訓,堅決關閉了區內全部煤礦、非煤礦山、砂石廠,毅然走上保護環境、綠色發展的道路,全力守好40萬老區群眾世代賴以生存的綠水青山和美麗家園,探索“讓子孫后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的生態文明實踐路徑。
在感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中強化系統思維,增強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生態保護和修復必須進行綜合治理。”門頭溝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定把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服務美麗中國、美麗北京建設的一項系統工程,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堅持廢棄礦山修復和生態空間拓展提質的兼顧并舉,堅持深山區、淺山區、平原新城地區綠色空間格局梯次打造,堅持以永定河為主體的河湖生態治理協同聯動,堅持守山護林保水、生物多樣性保護、大氣污染防治和綠色低碳轉型多措并舉,力爭以最大程度釋放各類生態要素耦合效應,整體提升首都西部生態屏障的生態涵養效能。
在感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運用辯證思維,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2013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門頭溝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深刻理解“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在堅定筑牢首都西部生態屏障的前提下,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全面疏解一般制造業企業,嚴格落實以生態優先為導向的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著力構建符合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的“高精尖”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文旅產業等生態經濟、美麗經濟,著力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在感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堅持戰略思維,走好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群眾路線。2022年1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中指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門頭溝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聚焦服務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在推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方面緊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以及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的迫切需求,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改善環境民生;另一方面堅持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共享,加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等方面宣傳教育,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宣傳生態文化,著力引導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努力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動畫卷。
堅定扛牢守山護林保水之責,不斷提升生態涵養和治理能力
門頭溝區立足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在實踐中形成厚植“一個本底”、推動“一個探索”、強化“四個重點”、建好“一個平臺”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格局,獲評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天然氧吧”等榮譽,成功舉辦第九屆國際月季大會,成為全市唯一入選生態環境部“2024年度生態環境領域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典型經驗做法”的行政區。
統籌擴綠興綠護綠,厚植綠色生態本底。門頭溝區始終把厚植綠色本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重中之重,堅持生態空間只增不減,集中力量推動綠色空間擴容提質。一是下功夫擴綠。入選“十四五”時期第三批中國山水工程,開展百萬畝造林等工程,實施生態系統災后修復項目。以舉辦第九屆國際月季大會為契機,推動以市花月季為主題的花園城市建設,實施全齡友好公園改造及無界公園建設,營造城鄉綠化彩化立體景觀。二是下功夫興綠。實施森林健康經營林木撫育項目,開展村頭片林、保育小區等項目,持續優化林分結構、提升森林質量。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發展林花、林果等林下經濟,泗家水紅頭香椿、京白梨等成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京白梨栽培系統入選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展集休閑、觀光等于一體的康養產業,潭柘寺鎮獲評北京市森林康養旅游示范基地。三是下功夫護綠。率先啟動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試點,深化林長制改革。結合新型集體林場建設,推動群眾參與生態公益林保護、建設和經營管理,軍莊鎮集體林場成為全國鄉鎮森林防滅火工作規范化管理試點。
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促進綠水青山更好轉化為金山銀山。門頭溝區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努力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改善民生的增長點、地區轉型的支撐點。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率先探索區域生態產品總值核算體系,努力構建以生態產品總值為導向的“生態立區”戰略統籌推進機制,創新生態產品總值關鍵指標體系,建立生態環境領域“綠皮書”項目庫,加快構建地區生產總值和生態產品總值同部署、雙增長工作格局。二是強化精準施策。實施覆蓋全域的“生態體檢”,根據各鎮街森林、灌叢、草地、濕地、水域等重要生態系統情況,繪制生態產品總值特征畫像,“一鎮一策”推動生態產品總值全要素提升。三是強化試點探索。率先開展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與應用,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瞄準關鍵生態要素,強化重點領域治理。門頭溝區瞄準區域生態系統的關鍵要素和重要節點,以重點領域治理帶動生態系統質量整體提升。一是深化水生態治理。開展永定河山峽段綜合治理,實施“六水聯通”等全域水生態治理,持續開展生態補水,地下水水位連續6年回升。二是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率先實施區級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以推動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為牽引,構建“旗艦物種”保護帶動“極小種群”保護模式,設立全國首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非損傷聯合實驗室,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自然城市”平臺。三是實施低碳先鋒行動。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壓縮空氣儲能試點建設,實施全市首個“生態修復+光伏發電”綜合治理項目,試點打造零碳園區、零碳小鎮、零碳鄉村、零碳工廠,入選全國首批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四是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摳0.1微克”治理細顆粒物(PM2.5),統籌開展機動車排放監管、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實施揚塵專項治理攻堅行動。全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由2019年的3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28.6微克/立方米。
搭建永定河綠色發展論壇,打造生態保護協作交流平臺。在市有關部門支持下,創新搭建服務新時代首都綠色發展的平臺——永定河綠色發展論壇。以“綠色引領發展、生態繪就未來”等為主題連續舉辦論壇活動,并在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等領域形成一批交流合作成果。
探索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踐路徑,不斷增強老區人民的綠色生態福祉
門頭溝區落實市委“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富民”工作要求,緊扣地區轉型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需要,堅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與生態保護的關系,積極探索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
堅持產業生態化,構建生態友好型高新產業體系。緊抓新質生產力發展契機,著力培育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經濟效益好的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三大細分產業”,推動地區加快由千年煤城向京西智谷、中國心谷蝶變。一是著力構建國產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建成全市最大600P(P即PFLOPS,1P等于每秒1千萬億次浮點運算)國產自主可控算力集群,推動北京算法登記服務中心和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數據資產服務中心落地,點亮京西智谷模型調優工場和大模型生態服務站,引入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研究院,構建全市首個涵蓋“引育用留”全生命周期人工智能人才生態圈,連續舉辦三屆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二是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數字文化高地。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實現戰略協作,引入央廣總臺超高清示范園“央視界”,落地華為視聽產業戰略板塊和華為計算視聽創新中心,率先培育計算視聽新業態,與央視網共建通用人工智能(AGI)聯合研究中心并獲央視數據授權,形成內容審核大模型、“潭柘智空”文生視頻大模型等重點賽道,成為全市首個超高清視聽創新應用示范區。三是全力打造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高地。依托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西山園區的產業生態,推進醫用直線加速器等成果轉化項目,掛牌成立中關村(門頭溝)心血管創新藥械產業園。
堅持生態富民,推動文旅農林商體學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地區“生態+文化+區位”優勢,以打造“三地”品牌(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國際山地運動打卡地、京津冀微度假首選地)為目標,著力發展生態友好型富民產業。一是深化多業態融合發展。構建以全國甲級旅游民宿為龍頭、涵蓋162家民宿的“門頭溝小院”精品民宿體系。融合山水、戶外資源和首店首發等時尚元素,打造“檀谷商圈”時尚消費品牌。以傳統皇家琉璃燒造等非遺資源融合現代創意,打造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文化創意產業新地標。舉辦首屆北京市虛擬體育運動會等賽事活動。推出“星火少年”等精品線路,打造特色研學旅游品牌。二是推動文旅產業綜合改革。設立文旅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聯合北京銀行推出“民宿貸”等產品,推動精品民宿“一照、兩證、一系統”辦理改革。納入全國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持續深化探索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新模式。緊抓京蔚高速貫通契機,推動京冀協作成立“大京西文旅聯盟”,積極與山西探索文旅合作有效路徑。三是帶動群眾增收致富。2024年,全區實現旅游總收入41.3億元、同比增長34.2%、較2019年增長88%,其中鄉村旅游總收入達1.1億元、同比增長37%,增速位居全市首位,帶動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第二,城鄉收入比首次降到2以下。
堅持環境就是民生,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濃厚氛圍。一是優化綠色宜居環境。結合建設詩畫鄉村和精品城市,抓好新農房建設等工作,持續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區。二是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持續抓好垃圾分類,在全區推廣“分類驛站+流動收集”模式。深入推進清潔能源改造和車械新能源化,完成129個村莊清潔能源改造,推動新能源公交車輛占比達91.6%。開展“生物多樣性日”等主題活動,實施綠色學校、綠色家庭創建行動。三是提升法治護航效能。依托“府院聯動”機制,推動區法院與區生態環境局、區文旅局等單位協同開展產業政策引導、風險防控、矛盾化解等工作。打造“生態檢察+”特色品牌,設置生態檢察工作室(站、點),建立全市首個公益訴訟生態修復基地,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良好法治保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
[2]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
[3]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作者:中共北京市門頭溝區委員會 來源:《前線》雜志 作者: 中共北京市門頭溝區委員會
2025年9月15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