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門頭溝,碧水環繞、層巒疊翠,繪就成了北京西部最美的生態畫卷。回首過去二十年,門頭溝堅定不移地走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不斷探索“生態+休閑農業”的“兩山”理念新模式、新路徑,帶動鄉村“美麗經濟”發展,從“顏值”到價值,既保護了綠水青山,更轉化成了金山銀山。
走進門頭溝的村莊,道路整潔,綠意盎然,一步一景間都有著特色的鄉村韻味,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旅游打卡。近年來,為全面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門頭溝將9個鎮的138個村全納入美麗鄉村創建,顏值進一步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直線上升,讓“詩畫鄉村”的愿景在群山的褶皺里落地生根,讓休閑農業有了第一眼“吸引力”。
科技“點睛”,品牌“出圈”煥發新活力
如何把田間地頭的“土產品”變成“香餑餑”?近年來,門頭溝堅持把農業科技創新作為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的根本動力,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探索農產品加工“共享工廠”模式,突破性取得香椿等農產品SC認證。從開花到結果,農產品的每一個環節都得到守護。質量有保障,果實自然就有“甜頭”,京白梨、太子墓蘋果、妙峰山玫瑰、清水豆腐……一批批特色農產品資源變身“金疙瘩”,讓農民增收致富。同時,各鎮還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農園,串珠成鏈,彈奏城市喧囂外的田園牧歌。
業態“混搭”,農房田園變“小院樂園”
夏日垂釣,冬日冰嬉。近年來,依托現有的綠色生態家底,京西福地門頭溝玩出了休閑農業的“新花樣”。既有“門頭溝小院”精品民宿,也有多業態的體驗類項目;既有 “政府 + 企業 + 農戶” 的合作模式,也有土地流轉、農房盤活帶來的收益分紅。2023年,“門頭溝小院”精品民宿榮獲北京市農民增收典型案例,村民在家門口搖身一變成為“民宿管家”“星級廚師”,錢包鼓了,笑容也更甜了。
目前,門頭溝區共經營民宿162家,覆蓋74個村,盤活閑置農宅450余處。2025年1月至6月,“小院”收入2117.8萬元,同比增長31.9%;接待74257人,同比增長103.3%。遠山疊翠,流水潺潺,好風景“孕育”出的好業態,讓門頭溝成了眾多城市居民的后花園。
除了帶動本地村民就業,今年以來,門頭溝王平鎮依托全市第二批“百千工程”“京西古道”片區示范創建項目還吸引了一批年輕“主理人”來村創業,相繼引入特色茶飲、文化品牌等,將古村落文化轉化為文旅體驗項目并策劃了豐富多彩的周末活動,將昔日馬致遠筆下“小橋流水人家”的古老意境轉化為京西山水間的美好生活。
隨著深入探索休閑旅游與鄉土田園深度融合的慢行經濟發展新路徑,門頭溝正書寫著北京近郊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數據顯示,2025年初,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14元,增長7.3%,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城鄉收入比為1.96:1,首次降到2以下。
二十年的時光,門頭溝把綠水青山的詩寫進太行褶皺、永定碧波。每片葉都在生長希望,每棟民宿都在講述新生,每串果實都在醞釀甜香。當生態顏值持續兌換成民生福祉,門頭溝正以更磅礴的筆觸在京西大地續寫著這幅“兩山”和鳴的畫卷。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5年8月17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