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嶄新的開始
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門頭溝地處北京西部山區,永定河流域,域內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一部始于遼金時代的煤炭開采歷史,記錄下門頭溝作為北京地區重要能源基地的輝煌過往。
烏金墨玉,石火光恒。新中國成立后,門頭溝地區的煤炭產業和非煤礦山繼續為首都建設貢獻不竭動力,繪寫下濃墨重彩的時代畫卷。
時間的長河奔涌向前,奮斗者的步伐永不停歇。進入21世紀,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門頭溝區勇擔重任,主動走在全國產業調整、疏解轉型工作的前列。2002年-2007年,關閉區屬全部270家鄉鎮煤礦、500多家非煤礦山、砂石廠。2020年9月,上千年采煤史宣告結束。
煤炭產業退出后,急需支柱產業。近年來,門頭溝區堅持探尋將綠水青山的自然財富、生態財富轉變為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的“康莊大道”。經過漫長艱辛的產業轉型探索,門頭溝區將一個重要突破方向鎖定在人工智能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北京正在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門頭溝也要有所作為。
京西智谷-創業大廈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我們嘗試將周邊地區外溢的企業以及外地的優質人工智能中小企業引進門頭溝。”門頭溝區委書記喻華鋒說。
門頭溝選擇人工智能賽道,存在某種歷史必然。獨有的區位空間,為眾多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搭建起優勢成長平臺;持續推進的生態建設不僅讓這片京西沃土更加宜居宜業,還積累下充分的能耗指標,來“哺育”人工智能產業。特別是面對顛覆性的技術浪潮,曾經簡單的產業結構卻能讓門頭溝輕裝上陣,專注于人工智能等高精尖領域。
錨定目標,繪下藍圖。2019年,《門頭溝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獲批,中關村門頭溝園所在的新城南部片區被定義為“創新發展軸”,主導產業中出現了人工智能。2021年3月29日,中關村門頭溝園管委會正式成立,開啟了“京西智谷”的建設。2022年,華為、中關村發展集團、門頭溝區三方重大合作項目落地。2023年2月,第一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成功舉辦,同年5月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開工建設……“京西智谷”進入快速“蝶變”期。
一場場步履不停的雙向奔赴
產業風口瞬息萬變,技術進步一日千里。門頭溝區找準“小切口”,瞄準“安全”和“應用”兩個點發力,力求走出一條特色化的人工智能之路,逐步擦亮“京西智谷”新名片。
圖片京西智谷-石龍孵化三期
2021年,當“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尚未成為產業界的熱門話題時,門頭溝區就展現出前瞻性眼光,與華為達成合作,全力打造北京昇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采用昇騰AI基礎軟硬件,充分釋放硬件算力,加速人工智能企業創新應用和模型孵化。2023年,在首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京西智谷”智算中心正式點亮,落地中關村門頭溝園。首批100P(即PFLOPS,1PFLOPS=1000萬億次浮點運算/秒)算力其規模算不上宏大開局,但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兩個“首發”,一是首次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根技術+產業資本+產業政策”建設新模式;二是以自主創新根技術為依托,通過搭建“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應用創新孵化平臺”“產業聚合發展平臺”“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平臺”四個平臺,形成“普惠算力+創業服務+創新平臺+優質人才”的產業發展新模式。首批簽約北京昇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企業和科研單位達47家,預計算力使用規模超過248P。
為了醞釀這場算力“及時雨”,門頭溝區探索出“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平臺建設模式,搭建公共算力服務、應用創新孵化、產業聚合發展、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等平臺,為中小人工智能企業保駕護航。政府負責頂層設計、出臺政策,構建生態體系;中關村發展集團負責設施建設、空間載體,提供園區服務;華為公司負責技術支持、挖掘行業資源。“京西智谷”智算中心一經上線,即獲評華北地區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簡稱“國智牌照”),取得北京市經信局頒發的“算力伙伴”稱號等多個榮譽。平臺為科技創新和產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人工智能普惠算力,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理論創新、產業帶動、人才匯聚和生態構建的重要載體,更好地服務我國人工智能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
門頭溝區攜手中關村發展集團,共同推進80萬平方米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項目。園區一期已實現建筑主體結構封頂,今年開園后預計引入人工智能企業200余家,實現產值超百億元,將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高地。與中國聯通合作點亮400P智算中心;與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智譜AI)共建智譜清言大模型賦能創新中心;與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構建起內容多模態大模型;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簡稱“北數所”)合作落地全國首個實體化算法登記服務中心和北數所數據資產服務中心……一場場步履不停的雙向奔赴持續在京西智谷這片沃土精彩上演。
一片蓬勃生長的生態雨林
京西智谷堅持向新提質,持續提升人工智能產業影響力,成為北京市人工智能重點布局區和重點建設的E級智能算力京西“一極”,納入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入選北京市未來產業育新基地首批創建名單。門頭溝區連續三年舉辦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等高規格產業活動,規模逐年擴大、規格愈發提高、影響力持續爆棚。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憑借AI觸覺感知技術突破,獲得國家級重大賽事“創客中國”大賽一等獎。北京昇騰創新人工智能科技中心有限公司獲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卓越貢獻獎。掛牌北京國際數字經濟治理研究院數據合規與治理服務中心,推進成立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研究院,設立人工智能與數字氣象應用研究聯合實驗室,涵蓋算力、算法、數據、場景、安全與倫理的全要素產業生態初步形成。京西智谷文生視頻大模型作為全市首批示范引領項目,獲3800萬元市級固投資金支持。聯合百川智能、智子引擎等8家企業共建大模型賦能創新中心,推動氣象、教育、司法等多個應用場景落地。
開辟計算視聽產業新賽道。掛牌北京市超高清視聽(計算視聽)創新應用示范區,與市廣電局簽訂戰略協議,推進計算視聽資源匯聚。緊抓央視界建設契機,依托“四開放一落地”,與央視網聯合建設AGI(通用人工智能)聯合研究中心,并獲得高品質數據授權。成立華為計算視聽創新中心,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內容審核大模型和AI人等應用落地。持續增強產業影響力,在第二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和第六屆中非媒體合作論壇暨中非智庫高端對話上,展示“央視界”和“京西智谷”兩大亮點。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短視頻大會、數字文旅嘉年華等活動。推動產業成果落地見效,訓練發布自有知識產權文生視頻大模型“潭柘智空”,孵化“視界通”智能體等多個首發大模型。啟動京西智谷智能數字人運營基地,發布北京首位氣象數字人“靈西”等多個領域AI人。
百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展廳
心血管領域創新藥械產業實現重大突破。門頭溝區發揮自身在醫學、工程學、材料學等方面的優勢,助力企業完善“醫研產銷”全鏈條,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智造”生產線加快落地,完善由石龍三期及五期部分新建區、園區存量工業改造提升區、軍莊產業園構成的“1+1+1”空間格局,建設產研結合示范園區,全力打造“中國心谷”。中關村(門頭溝)心血管創新藥械產業園正式揭牌,成為全市七個創新藥械產業集聚區之一。百洋醫藥入選北京市未來產業育新基地名單,成為新一代生物醫用材料方向唯一入選單位。依托百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高端醫療裝備研發順利。華科先鋒新一代醫用直線加速器獲得醫療器械注冊檢驗報告,吉倫泰SPECT/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系統)項目、凱斯利康器官芯片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科鵬外科醫療內窺鏡手術控制系統進入國家藥監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德山生物醫藥孵化器獲得市級認定,門頭溝區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實現零的突破。
京西智谷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加大企業融資支持力度,向產業引導基金注資3.1億元。“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幫助企業盤活無形資產”相關做法入選全市首批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案例。推動園區法治化營商環境改革,成立京西法律智谷和園區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委員會,為企業提供精準法律服務。上線政務服務AI人“門小政”,提供“7×24”全天候線上智能辦事服務。打造“AI數字檢察官”“智檢速答”AI法律咨詢小程序,獲評全國政務新媒體典型案例。全區2024年累計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25家,年度保有量預計突破500家,增速位居全市前列;233家企業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數量在生態涵養區排名第一。專精特新企業總量達到187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
一條轉型發展之路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門頭溝區轉型發展的關鍵一年。門頭溝區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明確了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四步走”的總體謀劃,為地區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新突破開辟出一條堅實之路。
全力放大人工智能產業優勢。強化算力基座建設,繼續對接龍頭企業,打造E級算力集群,做強全棧國產自主創新算力平臺,謀劃部署推理算力,做好空間和電力等算力基礎設施配套。促進商業模式落地,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在政務服務、教育等領域深化探索場景應用,構建商業閉環。加快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探索數據資產價值實現路徑,推動算法登記服務中心業務走深走實。實施產業人才培育工程,依托中關村科技園區人工智能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與高校和龍頭企業合作,推動北京人工智能應用人才學院加快落地,引育產業人才隊伍。用好特色機制與平臺,強化京西智谷產業專班高位統籌機制,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成立人工智能子基金,加大企業招引力度,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京西智谷品牌。
全力打造計算視聽產業品牌。加速商業化應用,發揮AGI聯合研究中心、華為計算視聽創新中心等資源優勢,推動“潭柘智空”文生視頻大模型、內容審核大模型、AI人產業基地的商業落地,促進計算視聽與城市治理、廣播電視等多行業加速融合。緊抓央視界啟動建設和北京市超高清視聽(計算視聽)創新應用示范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加大對央視體系及其上下游企業招引力度,以AI智空間為抓手,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引育一批計算視聽創新型企業。
全力延伸心血管領域創新藥械產業鏈。深化多元合作機制,與阜外醫院共建“心血管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中心”,實現科技成果資源、產業資源、人才資源匯聚展示交流及成果轉化。促進心血管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園區落地,共建“中國心谷”專家庫,建立人才實習基地和培訓中心,推廣醫工結合,以產業活動鏈接推動產業化項目落地。夯實產業空間供給,促進企業入駐,推動園區存量醫藥工業企業產線優化提升和存量閑置廠房的盤活利用。以產業平臺為抓手進一步強化資源聚集,建好用好百洋心血管創新藥械產業育新基地,形成“龍頭企業+科創平臺”的產業發展模式。強化產業要素互聯互通,依托遨博、泰格、精雕等平臺,深入開展延鏈補鏈強鏈招引工作,完善創新藥械產業生態。
AI(人工智能)在2023年這一年爆發,適逢門頭溝區于該年初與合作伙伴首次聯合舉辦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當時業內廣泛關注的焦點為ChatGPT推出后月活躍用戶數量突破1億。而又一次偶然之際,在2024年春節期間,第二屆大會緊鑼密鼓籌備過程中,SORA驚艷亮相,引發全球關注并點燃人工智能領域的話題熱潮;此次亦不例外,在第三屆大會籌備中,DeepSeek迅速崛起,榮登全球各大應用下載排行榜首位。國產大型模型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逐漸嶄露頭角,這一切與京西智谷在北京市乃至全國人工智能產業中的深耕發展不謀而合。在探索未來產業的征程上,門頭溝區的發展已經邁入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時代賦予重任,奮發方有可為。
來源:北京日報
2025年3月1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