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期12天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16)正在哥倫比亞卡利市舉行。當地時間10月26日,COP16官方平行活動第八屆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會現場,第二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入選名單正式發布。
中國北京市、天津寧河區、鄂爾多斯市、安吉縣、十堰市、寧波北侖區、紹興市、廈門市、麗水市獲此殊榮,同時這些城市和法國巴黎、美國西雅圖、德國柏林、巴西貝寧、哥倫比亞波哥大、日本橫濱等國際知名城市一起,入選了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ICLEI)、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自然保護協會發起,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支持的全球城市間知識分享和案例展示平臺——“自然城市”平臺。中國北京市門頭溝區也成功入選了“自然城市”平臺,是北京市首個入選的行政區。
本次城市峰會現場,專題展示了門頭溝區近年來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特色工作和典型案例,永定樓、褐馬雞、百花山葡萄這些“地標”建筑物和動植物也借此機會“走”出國門,亮相COP大會,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評選宣傳是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平行活動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會框架下舉辦的全球性倡議,旨在展示和表彰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取得卓越成績的城市和地區,共同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目標的落實。
北京市門頭溝區是首都西部重要的生態涵養區,自然環境優美、物種資源豐富、生境類型多樣,是北京的“大氧吧”和“后花園”,曾先后獲得“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天然氧吧等榮譽稱號。區內擁有森林、灌叢、草甸、河流、湖泊、濕地等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系統類型,是北京7個生物多樣性中心之一。
2022—2023年,完成全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發現各類群物種4266種(不含苔蘚類),其中維管束植物1474種,粗略估算占比超全市維管束植物總種數的70%,居全市首位;發現4個大型真菌新物種和13個北京市新記錄種,發現我國目前最大的丁香葉忍冬實生種群和個體數量超過5000叢的槭葉鐵線蓮種群,發現多個北京市水生態健康指示種。
門頭溝區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融入地區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過程中,積極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進程。
率先發布區級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正式發布《門頭溝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包含11個具體做法和13個案例,充分展示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實踐探索與工作成效。
構建以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約占全區總面積的27%;完成“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分區規劃修改,凈增生態控制區101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面積556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38.4%。
完善遷地保護體系,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推進特殊物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歸工作,2022年至今累計擴繁成活百花山葡萄31株,遷地回歸2株。
建立北京市首個國家級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標準站和全國首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非損傷聯合實驗室,提升野生動物致害和疫源疫病防控水平。
打造“生態檢察+”工作品牌,率先探索與河北省涿鹿縣、懷來縣、淶水縣檢察院簽署環首都西部生態帶檢察共建協議,推動京津冀檢察機關生態類案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治理,持續筑牢首都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特別鳴謝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在COP大會期間為門頭溝區的工作成效展示給予的大力幫助和支持!
來源:北京門頭溝
2024年10月28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