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從“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門頭溝區專場獲悉,當前,門頭溝區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科技強區”,培育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三大產業”,打響“京西智谷”IP,門頭溝區建成5OOP全市最大國產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集群,鏈接700余家企業及單位,并實現“送走挖煤人,引進AI人”。此外,門頭溝區著力打造京西特色歷史文化旅游休閑區,對文化遺產連線成片保護并進行活化利用,不斷推出滿足市民游客特色化文旅需求的旅游產品。未來,門頭溝區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速推動“三大產業”的上下游企業聚集,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助推地區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
科技強區:“專精特新”企業總量達到150家
門頭溝區曾是北京最重要的煤炭供應基地和工業區之一,在2020年關停最后一家國有煤礦后,徹底結束千年采煤史。當前,門頭溝區正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培育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三大產業”。
門頭溝區委副書記、區長呂晨飛表示,門頭溝區已建成5OOP全市最大國產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集群,鏈接700余家企業及單位。“京西智谷”智算中心,獲得科技部全國首發、華北地區唯一的“國智牌照”。落地北京算法登記服務中心,承辦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等一系列品牌論壇活動,發布全市首個人工智能算法領域專門人才政策,“京西智谷”影響力、輻射力不斷提升。目前,已累計入駐人工智能企業約220家,區屬企業北京昇騰創新人工智能有限公司獲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卓越貢獻獎,活躍開放的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門頭溝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楊建海指出,目前,門頭溝區“三大產業”創新發展良好。中關村門頭溝園已經聚集了“國高新”企業438家,“專精特新”150家,“國家小巨人”7家,上市企業7家,1家北京市“隱形冠軍”企業,1家工信部“單項冠軍”企業。人工智能產業領域,建設了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國產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集群,累計鏈接70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及單位,年底將形成E級算力集群。
楊建海談到,從提升發展質量、推動能級躍升、構建協同平臺、用好金融工具、力促降本增效、延攬各方人才、共享營商環境等多維度,門頭溝區著力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未來,將進一步優化門頭溝區營商環境,加速推動門頭溝區“三大產業”的上下游企業聚集,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助推地區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
生態立區:林草覆蓋率達到93.9%
作為離北京中心城區最近的生態涵養區,門頭溝區是北京平原地下水的重要補給來源和儲備區,是北京城市總規確定的“兩屏兩帶”中西部太行山生態屏障、永定河沿線生態防護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呂晨飛談到,實施“生態立區”戰略,門頭溝區森林碳匯量、林木蓄積量以及生態服務價值持續增加,門頭溝區林草覆蓋率達到93.9%,為全市最高,構建起了北京抵御風沙的綠色防線。積極配合開展永定河生態補水,門頭溝區地下水位最大回升點回升達到23.35米,234處泉眼目前有106處實現在流。
據了解,近年來,門頭溝區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先后組織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永定河綜合治理、廢棄礦山修復等一批生態修復工程。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全占軍指出,門頭溝區從過去的煤炭、建材等傳統資源型產業,轉型到當前的“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等高新技術產業,全區專精特新企業實現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2.92%。通過完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和實施路徑,推動能源、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門頭溝區碳排放強度近年來一直保持北京市生態涵養區最優。
文化興區:打造京津冀微度假首選地
門頭溝區地處長城文化帶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交匯處,有獨特的“十大傳統文化”和豐富的紅色資源。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表示,門頭溝區古村資源豐富,擁有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2個中國傳統村落、14個北京市傳統村落。當前,古村落越來越多地融入新的業態和文旅元素,煥發了新生機,隨著時代變遷,門頭溝區正在以嶄新的姿態和面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呂晨飛指出,門頭溝區有全市最多的不可移動文物,有最多、保護最為完好的古村落,有全市最多的紅色遺產資源,全區138個村有117個村都有紅色遺產,紅色旅游點位達1328個,為全市最多。打造京津冀微度假首選地,門頭溝區聯動河北省四縣組成京西文旅大聯盟,聯手推出5條“詩畫京西春暉行”線路,積極構建大京西旅游生態圈。為了更好挖掘永定河文化資源,目前門頭溝區正在市文物局指導下籌建永定河文化博物館,力求將其打造成為京西文化新地標。
北京商報記者 韓昕媛
2024年9月2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