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數字人又稱為AI人,是一種以數字形式存在于數字空間中的虛擬人物。作為人工智能與數字視聽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智能數字人已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未來市場前景可期。今年5月,京西智谷智能數字人運營基地在我區正式啟動,為我區加速發展“三大產業”注入創新驅動力。
京西智谷智能數字人運營基地位于京西智谷科技園內,占地面積50余平方米,包括攝影棚、操作間、錄音室等多個配套設施空間,是目前我區唯一的數字人全鏈條智慧拍攝空間。
從換裝到拍攝,從訓練到推理,運營基地依托華為公司算法支持,采用央視導演級專業人員進行拍攝采集,同時配備高清攝像、專業燈光、多元場景等硬件設施,可為客戶提供算力與大模型供給一站式定制化服務。
北京異騰創新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數字視聽業務部總監王瑩表示:“前期我們會在綠幕空間拍攝一段5到10分鐘的素材,一般來講3個工作日就可以把智能數字人的形象和聲音全部訓練好。應用時我們只需要把文本輸入進去,然后生成視頻就可以了,所需時間基本就是視頻時長的1.2倍左右。”
拍攝采集描繪的是“外表”,訓練推理塑造的是“靈魂”。想要智能數字人“表里如一”,則需依靠堅實的人工智能技術底座。運營基地立足我區人工智能產業優勢,在擬人情感交互、動作智能生成、復雜場景建模等方面,擁有比肩國際一流水準的底氣與能力,能夠實現數字人和真人形象、聲音近百分百1:1復刻,是我區探索和推廣智能數字人發展的前沿陣地。
“我們也在為全區做這種‘數字人+人工智能’的一體化服務,應用場景包括氣象、教育、醫療以及文旅等等,比如我們為區氣象局打造的北京市首位氣象AI人‘靈西’,搭建這個基地也是為了讓人工智能技術和數字視聽產業更好地進行融合。”王瑩告訴記者。
近年來,我區聚焦人工智能與超高清數字視聽產業發展,發揮“央視界”“AGI聯合研究中心”“華為計算視聽創新中心”優勢,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為、智譜AI等頭部企業,持續深耕產業細分賽道,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賦能地區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
中關村門頭溝園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譚李麗表示:“我區依托自主創新算力建設及運營能力,發揮人工智能大模型自主創新產業聚集區紅利優勢,以智能數字人作為公共服務的市場化入口,推進人工智能場景應用落地,持續擦亮門頭溝區‘京西智谷’新名片,打造京西產業新高地。”
來源:門頭溝融媒 記者:楊爽 李辰坤 編輯:劉曉冰
2024年8月10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