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門頭溝園
2022年,園區上下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使命感、緊迫感,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力打造長安街西沿線上的“專精特新”產業集群,當好門頭溝高質量發展的開路先鋒。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
夯實經濟增長“基本盤”
堅決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緊盯重點領域持續發力。1-11月,園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478.15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全市排名第5位,生態涵養區第2位;形成區級收入12.43億元,同比增長79.9%;規上高新企業專利申請數452件,增速在全市排名第3位;園區規上高新地均產出率252.99億元/平方公里,同比增長7.1%,增速全市排名第3位,生態涵養區第2位;勞均產出率373.82萬元/人,同比增長14.14%,數值全市第2位,生態涵養區第1位。研發創新方面,專利申請數452件,同比增長62.6%,增速全市第3位,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243件,同比增長182.6%,增速全市1第位;專利授權數288件,同比增長56.5%。截止11月,園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17家,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302家,其中專精特新企業6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3家增至4家,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6家增至22家、排名生態涵養區第一,創新動能持續增強。
深耕產業細分賽道持續培育動能
激活產業升級“新引擎”
堅決貫徹“生態立區、文化興區、科技強區”的發展戰略,聚焦三大細分產業精準發力。與中發展、華為推進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項目,完成一期8.54公頃產業用地供應;搭建算力+算法+數據人工智能產業基礎平臺,首期100P算力即將點亮;落地清華AI大模型團隊,深挖示范性應用場景;依托工信部一所、市標研院共同開展人工智能安全、觸覺芯片等標準化工作;聯合北理工、北工商等高校打造人才培養基地。北京昇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暨生態創新中心揭牌,啟動2022昇騰AI創新大賽北京賽區賽事活動,舉辦首屆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會客廳,舉辦2022中關村國際前大賽“中關村銀行杯”大數據與云計算領域決賽,成功舉辦創客北京·華鯤振宇·昇騰AI創新大賽決賽及第二屆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會客廳活動。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產業鏈不斷完備,與百洋醫藥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成立“百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阜外醫院西山園區二期項目正式開工,加速打造國內首個健康方式醫學中心。超高清數字視聽產業加快布局,央廣總臺“5G+8K”超高清示范園項目順利開工,央廣傳媒集團成功落戶,與中關村視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聚力打造“聯盟全球創新總部”、落地國家自主視聽標準的運營總部、超高清內容制作創新基地、北方智能算力樞紐中心。
堅持黨建引領優化營商環境助企紓困
打造惠企服務“硬舉措”
以全區“營商環境建設年”為契機,完善區級領導、職能部門包企聯絡等機制,全力配合區級部門做好優化營商環境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工作和各項創新試點專項行動。全面加強頂層設計,結合“專精特新”產業集群建設,在鞏固深化“馬克思主義讀書會”“紅色先鋒”等系列品牌的基礎上,打造園區黨建品牌。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等平臺,通過學習融入、責任融入等形式,實現思想融入,提升政治領導力;通過與產業發展融合、與服務企業融合,實現行動融合,提升群眾組織力;通過平臺、人才、資金向企業融匯,實現資源融匯。推薦園區4家孵化器企業成為全區執法監管領域“雙承諾”執法新場景試點單位,推薦5位企業高管參評全區優化營商環境特約監督員。聯合區稅務局與園區企業簽訂稅收共治三方合作框架協議,涵蓋15條納稅“套餐式”服務。聯合法院,深化司法服務前移,堅持非訴機制挺前,探索設立企業訴調銜接平臺,打造無訴示范企業。聯合市標準化研究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向園區4家公司頒發《企業生產標準》,引導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邀請區級職能單位上門聽取企業意見建議,向企業講解我區相關支持政策,助力企業與區級部門暢通溝通機制。督促園區內國有企業、單位按要求做好租金減免工作,共減免61家企業金額共計905.8萬元,涉及面積1.7萬平米,為企業復工復產、推進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2023年,中關村門頭溝園
將始終立足區域功能定位
和高質量綠色發展目標
凝心聚力、創新突破
以嶄新的面貌奮進新征程,闊步向未來!
2023年1月9日